图书介绍
《视界》是一套旨在加强国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了解、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的大型文化丛书。分为亚洲篇、欧洲篇、美洲篇、非洲篇4册。作者均为中国前驻外使节。
本册为亚洲篇。书中生动描绘了亚洲各国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驻外使节独一无二的亲身体验拓宽了我们的视界,引领我们去了解亚洲,感受异域之美。
编者介绍:
张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10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主编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丛书》,获第二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称号。
精彩试读
花园城市:新加坡
前驻马来西亚大使 胡正跃
20世纪90年代,我在新加坡工作了4年半,后来又多次往访。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方面,新加坡都给我留下深刻且美好的回忆,我心中的新加坡是一个令人感到惬意而又生机勃勃的地方。
花园城市
新加坡向来享有“花园城市”的美誉。如果你来到这里,会发现这座城市好像建在了花园之中。新加坡地少人多,寸土寸金。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并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新加坡的城市设计者们像设计花园一般地规划新加坡每寸土地的用途,花园式的装饰随处可见。
初抵新加坡樟宜机场,便可看到机场大厅内宽敞明亮,一切可利用的空间里都摆满了绿植和兰花,加上热情专业的地面服务,着实令人一扫旅途的疲惫心态,精神为之一振。樟宜机场连续多年被不同的旅游杂志评选为世界最佳机场,机场里四处装点着的热带花卉无疑发挥了不小作用。
除了植物和花卉,新加坡更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街道和楼宇,其规划和设计也大有学问。据我的观察,新加坡的建筑个性鲜明。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具有英伦风情的建筑。包括总统府、殖民地时期所建的俱乐部、军营、博物馆、莱佛士酒店及周边的欧式建筑等。二是具有现代水准的建筑,新加坡高楼林立的金融区堪比纽约曼哈顿。近年来,在滨海湾一带新开发的大酒店、展览馆、艺术中心和绿植擎天柱等,更代表了当今世界现代建筑的顶级水准,既美观又与环境相谐调,搭配海天一色的自然风光,令人过目难忘。三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在新加坡,具有中国、马来西亚及印度特色的古建筑和街道都得到了有效保护。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使新加坡更加富有魅力,在新加坡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的人群。华人虽为主体(约占74%),但各种族地位平等、和谐相处。在新加坡,从宪法到各种法律,无不在强调种族和谐的重要性。2016年,新加坡国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保少数族裔有机会担任总统,而“集选区”的设置使得新加坡的国会议员和内阁部长中有足够数量的少数族裔代表。
新加坡的国语是马来语,国歌是用马来语演唱的,三军仪仗队的检阅用语也是马来语。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用语。新加坡双语教育中的“双语”,指的是本族语言和英语。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名为“牛车水”的新加坡唐人街和“小印度”社区充满活力,具有马来风情的服饰和餐饮店遍布各地。在新加坡,各种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宗教节日都是全国性的节日,不同宗教的活动场所均对外开放。在多元文化的浸润下,各族居民越发能够相互理解和包容。这既是生存环境所致,也是民众响应政府号召、积极配合的结果。多元文化并存是新加坡的立国之本和国家活力的最大源泉。
东西方的融合
有人说,西方人看新加坡,会认为这是一个东方社会;东方人看新加坡,又会认为这是一个西方社会。新加坡脱胎于英国殖民地,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不断谋求自我完善和发展。新加坡继承和借鉴了西方的政治、法律体系和公务员制度,但又基于本国国情创造出一套独特的治国之道。
到西方国家求学是新加坡很多优秀学生的优先选择,新加坡的几所本土大学也和欧美国家保持着特殊联系。很多西方跨国公司都选择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作为亚洲的航运、海运、炼油和金融中心,新加坡吸纳了大量的西方管理人才。除《联合早报》外,新加坡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均以英文为媒介。欧美国家的乐团和剧团也时常到新加坡演出。此外,新加坡的圣诞节氛围也不亚于任何西方城市,这里本来就很西化,有大量西方人在此居住。新加坡是旅游热点城市,当地的商家们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赚钱机会。新加坡的圣诞节灯饰也是别具一格,市中心的街道上,各个门店悬挂的灯饰争相斗艳,美轮美奂。
与此同时,作为东方世界的一部分,新加坡在吸收西式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坚持着自己的传统价值观。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加坡曾经大力推崇“儒家价值观”,并对“亚洲价值观”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不断发展强大,新加坡的华人乃至部分印度人和马来人学习中文的兴趣大增,到中国来学习的新加坡留学生也越来越多。
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借鉴和融合,造就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新加坡。
暂无数据